NEWS
新闻动态
|
卫生间瓷砖选通体砖还是釉面砖?优缺点对比卫生间作为家庭中潮湿、高频使用的核心功能区,瓷砖选择直接关系到使用安全与维护便捷性。通体砖与釉面砖是当下市场的主流选项,但两者在性能、适配场景上差异显著,并非简单的 “优劣之分”,而是 “适配之选”。只有结合卫生间干湿分区、功能需求与装修风格,才能选出真正合适的产品。
通体砖的核心优势在于材质的统一性 —— 砖体从表面到内部的纹理、颜色完全一致,且采用全瓷材质烧制,密度高、硬度强。这种特性让它在卫生间地面应用中表现突出:耐磨抗造,长期经受脚踩、清洁工具摩擦也不易出现划痕;吸水率普遍低于 0.5%,遇水后不易膨胀变形,能有效减少霉菌滋生。此外,通体砖的防滑性能可通过表面拉槽、磨砂工艺强化,湿态摩擦系数可达 0.6 以上,满足卫生间地面的安全需求。不过,通体砖的短板也十分明显:表面无釉层保护,防污性较弱,洗发水、沐浴露等液体若不及时清理,易渗透形成顽固污渍;且颜色、纹理选择相对单一,多以纯色、仿石纹为主,难以满足个性化装修需求。同时,通体砖重量较大,墙面铺贴时需使用 C2 级以上瓷砖胶,否则易因附着力不足出现空鼓脱落,施工成本比釉面砖高出 15%-20%。
釉面砖则凭借釉面工艺的优势,在卫生间墙面应用中更具竞争力。它通过在陶质或瓷质坯体表面施釉烧制而成,釉面不仅能呈现丰富的色彩、纹理(如仿木纹、小花砖等),还能形成致密的保护层,防污性能优异,油污、水渍一擦即净。釉面砖重量较轻,对墙体承重压力小,尤其适合老旧房屋的卫生间墙面改造,无需额外加固即可稳定铺贴。但釉面砖的缺点也与坯体、釉面特性密切相关:部分陶质釉面砖吸水率较高(可达 8%-10%),若用于地面,长期潮湿易导致砖体膨胀、釉面开裂;且釉面硬度较低,地面铺贴时易被尖锐物品划伤,影响美观。此外,釉面砖表面纹理多为印刷而成,破损后修补时难以匹配原纹理,整体协调性会受影响。
从卫生间的功能分区来看,干湿分离的空间更适合 “通体砖 + 釉面砖” 的组合搭配。干区地面可选用通体砖,利用其耐磨、低吸水的特性应对日常踩踏与清洁;墙面则用釉面砖,通过丰富的纹理与颜色打造视觉层次,提升装修精致度。湿区(淋浴区)地面必须选择表面带防滑工艺的通体砖,确保洗澡时不易打滑;墙面可选用瓷质釉面砖(吸水率≤5%),兼顾防污与防潮性能。若卫生间未做干湿分离,地面优先选通体砖,墙面则需选用高密瓷质釉面砖,避免普通陶质釉面砖因长期受潮出现质量问题。 在实际选购中,还需结合装修风格与预算综合考量。现代简约风格可选纯色通体砖搭配浅色系釉面砖,营造整洁通透的氛围;新中式、复古风格则可利用釉面砖的丰富纹理,搭配局部通体砖地面,平衡美观与实用。预算充足时,湿区地面可选用高端通体防滑砖,提升安全系数;预算有限则可在墙面选用性价比高的釉面砖,地面选择中低端通体砖,在成本与性能间找到平衡点。 总之,卫生间瓷砖选择无需拘泥于单一品类,通体砖的耐用性与釉面砖的装饰性各有侧重。根据干湿分区的功能需求,合理组合两者的优势,才能让卫生间既满足安全、防潮的实用需求,又符合个性化的装修格调。 |


